全区62家“联农小超市”替代杂货铺

时间:2009-03-04 00:00:00 类型:工作动态

“酱油6元,豆瓣辣酱5元,大豆油36元,一共是47元。”在叶榭镇大庙村“联农超市”里,店主陈小苟熟练地报着价格,而他的顾客就是同村村民汤敬泉。据了解,如今在浦南农村,每个村都有了这样的标准化小超市,着实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。

据悉,为保障农村居民的消费安全、净化农村购物市场,区政府在2007年试点的基础上,去年把推进农村商业连锁经营作为实事工程之一,专门为每个超市拨出10万元的费用,用于场地、货架、电脑收银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有62家村级连锁小超市开门营业。

与原来农村里无证无照的杂货铺相比,村级连锁小超市有什么不一样?55岁的汤敬泉很有体会:“在正规超市里买东西放心,价钱也比较合理。”据介绍,这种小超市的经营模式是,以村集体公司名义申办开设“联农小超市”,由村委会选聘一名村民承租经营,由联华超市松江公司进行统一的商品配送业务。这样,就可以杜绝原来农村杂货铺里出现的过期食品、伪劣产品、混合经营等现象,同时也在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明确诚信经营、售后服务等要求。

近年来,市区一些大超市纷纷抢滩郊区市场,但他们瞄准的主要还是较为繁荣的城镇地区,很少有人计划到农村去。联华超市公司为何对这类村级小超市“感兴趣”?对此,联华超市松江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坦言,公司这样做的目的,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;另一方面,还是看中了松江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,“每个超市采购的量虽然和我们的直销门店不好比,但把这些总量汇总起来,却也相当可观”。现在,不少村级小超市的月营业额都已达到了3万元以上。以大庙村为例,陈小苟营业额最高的一个月为4.4万元,月均营业额在3.5万元左右。值得一提的是,区供销社为方便联华超市的配送,还拿出近60万元建立了商品配送分中心,并添置了一辆2吨的商品配送车。

超市经营者陈小苟告诉记者,以前他也曾在村里开过杂货铺,每次从那些个体批发商处拿货的时候,就担心货物质量有问题。他说:“在村里开店,都是做熟人的生意,出了问题的话,尴尬。现在,就没有这样的担心了。”更主要的,陈小苟还感受到了新型经营模式的好处。他说,如今,自己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所需要的商品信息,联华就会在约定的时间内把商品配齐送到店门口;而在以前,要么是自己去提货,要么就是打电话报给对方,经常出错。陈小苟告诉记者,经营超市一年多,自己每个月都有3000元—4000元的利润,而以前做村联防队员时,一年收入才7000元。

不过,在经营连锁超市的过程中,陈小苟们也遇到了一些烦恼。在他们看来,有一些村民的消费观念需要转变,他们总是认为超市的商品贵,习惯从小商小贩那里购买日用品,而不去考虑其中是否有假冒伪劣商品;目前,在农村地区还有不少不法商贩,严重损害了农村整体消费环境。对此,区有关部门计划加大对农村市场的规范整治力度,并在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,使农村小超市的商品更便宜一些,另外,各村委会也将加强协调管理等。

 

 

摘自解放日报

电话:021-57816829
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普照路8号

邮箱:shangye@songjiang.gov.cn